广东省西南政法大学校友会: 传承西政精神助力法治广东
2020-04-18
◎麦宇旻
因为青年时代怀抱共同志向、朝夕相对的一段求学时光,同窗、校友,在人生经历中从此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长亭别后,各奔西东,如果还有一种力量能使这些有了各自经历、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校友们重聚且有所为,那么除了曾经先后被同一所大学熏陶浸润的质朴情谊外,背后一定是有一支目标明确、运营规范、有担当、抱使命的组织在行使其职能。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和思想解放的深入,校友会的发展也逐渐驶入快车道。在这些群星璀璨的大学校友会组织中,广东省西南政法大学校友会的地位可谓独树一帜,其特殊性在于:是广东省民政厅近二十年来首个批准成立的校友会社会团体,也是广东省首家5A级校友会。广东省西南政法大学校友会的前世今生,是洞察广东省社会组织十年发展历程的重要窗口之一。
自成立以来,广东西政校友会始终坚持全心服务、锐意创新,开创了校友会工作的多个第一。如率先在全国提出“西政是一所有‘售后’服务的大学”,开创全国高校异地设立就业指导中心的先河,为广大在粤校友搭建起共聚发展的平台。
一所位于西南重镇——重庆的中国法学界“黄埔军校”,她的众多优秀学子缘何凝聚在千里之外的岭南热土,筑就校友的精神家园和发展平台,并以合力助力母校、服务社会?校友会现任会长、西南政法大学岭南学院名誉院长王波将这现象用“西南开花、岭南结果”八字概括,而这其中又蕴含怎样的关联和能量?答案大概要到更久远的往事里去寻找……
峥嵘岁月:歌乐山下的“西政精神”
“直观感受而言,西政人团结且凝聚力较强,除了理念、方法和工作思路的因素,主要是有一个传统,即跟我们国家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与社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王波向记者表示。
让我们把时间的齿轮往回拨40年。刚刚经历风霜洗礼的西南政法大学迎来复办后第一批入校的1978级学生,这些学生当中就有刚年满16岁的王波,他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应届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这所人称中国法学“黄埔军校”的法律系。
和其他同学一样,王波对象牙塔有着强烈憧憬。不过却被入学后眼前的场景惊呆:泥泞的黄土路、简陋的校舍、机器轰鸣的操场。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让大家无所适从。然而,难能可贵的是,简陋的校园环境并没有成为西政人成长的羁绊,反而淬炼了西政人脚踏实地、珍惜当下的精神。
经历过多年社会运动的洗礼,学校对批判和论辩精神“表现出了非常可贵的宽容”,西政1978级学生、知名学者梁治平就曾感慨:“同今天的许多大学相比,我的大学简陋、残破和狭小得不宜称为大学。但那确确实实是我的大学。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我曾经把一段青春留在了那里。我的大学之所以无愧于大学之名,是因为她保有一种开放、自由和平等的精神。我曾经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在其中成长,了解世界,认识自己。”
西南政法老师们爱学生的传统也由此发端,并一直传承至今。在学生时代,王波经常去老师家里包饺子,一边包饺子,一边聆听老师讲人生的道理、社会的知识。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当时考试时,天气炎热,老师就在学生身后扇扇子,而且还特地去买了冰棍。可以说,老师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在从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付出了全部的感情。
“老师们不仅在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传递着一种爱。”王波动情地说。
与此同时,由于当时的西南政法大学还属于单一学科院校,同学们在一起有很多共同语言,相处的过程中,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信任感油然而生。与其他大学相比,校友文化显得更加凸出和不可替代。
据了解,1978年全国共有5所院校招收法律专业的学生。西南政法大学是惟一一所单科学院。而其招生的人数比其他4所大学的总和还要多。这使得西南政法大学日后因“人多”而“势重”。这段历史以及中国法制的狂飙突进,成就了“西政精神”,也造就了西南政法大学校友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高度结合。
所谓“西政精神”是指,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
在王波看来,“西政精神”是西南政法大学校友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灵魂,正是在西政精神的代代传承下,西南政法大学校友会的发展壮大才显得独树一帜。
“除了具备‘政治坚定,专业扎实,作风朴实,为人踏实’的作风,西政人还有一种灵气。就像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兴良所言,‘我对西南政法大学情有独钟……似乎歌乐山有一种仙气,从歌乐山走出的学生都有一种成仙得道的感觉。’”王波自豪地说。
勇立潮头:
誓做新时代的拓荒者
如果说西政特定的历史、传统,使西政人具备了天然的亲密感、凝聚力。那么多年后,遥在广东,西政人能够组成一支规模庞大、组织规范的5A等级校友会社团组织,就又与当时当地的历史机遇重合。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举世瞩目的南方讲话后,深圳特区报刊载了《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时洛阳纸贵。当时正在国办所当律师的王波一口气将全文整整读了三遍,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同年,广州市司法局还颁布了《广州市合作律师事务所试点办法》。
王波创业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梦想彻底被点燃。王波耳濡目染一代又一代徽商创业打拼的故事,自小便传承了吃苦耐劳、义行天下的“徽商基因”。他毅然辞去国办所律师的公职,“下海”创办了广州历史上第一家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
在得知王波要放弃“铁饭碗”后,父母着急地连打几通电话:“哪里有那么多人打官司,关门了怎么办?”亲人的牵挂成了王波全力打拼的动力,他坚信改革开放是律师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依法治国是历史的潮流,律师事业大有可为。
金鹏律师事务所的成立,标志着合伙人律师这一职业群体首次出现在广州的历史上。这种新的律所运作模式,冲破了僵化的管理体制,奏响了广州律师改革的最强音,书写了律师行业崭新的历史篇章。
在创业之初,由于历史局限,律师事务所的发展仍然面临各种艰难险阻。
大家对律所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理念经常产生困惑和争执;律所在筹备和发展中更是出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仅仅在“金鹏”这一字号的确定上就经历了“一波三折”。这些让王波充分感受到改革初期的步履维艰。
虽然面临创业的艰难险,但王波毫不气馁,本着“为律师谋发展,为法治做贡献”的初心,探索前行,以合伙制律所的优势取得了社会的信任,极大地激发了律师的积极性。
在王波的执业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勤勉尽责的职业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需求方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创造性地提出了“专业辩护、精细辩护、有效辩护”的辩护理念,以此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不仅仅提供专业的服务,更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办理了众多的法律援助案件。担任了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以控辩式审理案件示范庭的出庭律师;担任了中国首个电视直播《法庭直击》现场直播刑事案件的辩护律师;担任了首个由广东省高级法院院长主办的法律援助案件出庭律师。
很多大公司和社会名流纷纷聘请该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服务,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同时直接促成了广州地区国办所在1995年整体改制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可以说,金鹏律师事务所的探索与实践为广州律师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起了极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据王波回忆,在改革之初,广州仅有几百名律师,而现在广州市已经有16000多名律师。全省律师达50000多名,成为中国律师数量最多的省份。
那么,西政人在广东的相遇和聚合,就成为一种必然。
出类拔萃:
打造广东省首家5A等级校友会
2002年,“西南法律人才研究会”在广东省法学会注册,代为开展校友工作,标志着广东省成立了西南政法大学的校友组织。作为西南政法大学优秀校友、广东省律师界改革发展的排头兵,王波众望所归当选首届会长。当年12月,广州花园酒店国际会议中心,500多名西政校友见证这一开端;
2013年1月,广东西政校友会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注册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
2018年,广东西政校友会获得广东省5A等级社会组织殊荣,成为广东省首家5A等级校友会社团组织,也是西南政法大学首家5A等级校友会;
今天,3万余名在岭南热土上工作、学习、生活,奋斗在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著名高校、律师事务所、公司企业等各个领域的西政校友,在校友会的聚力下互助共赢、回馈母校、为广东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广东西政校友会的发展历程,也见证国内社会组织十几年来制度规则的步步完善。如今,涉及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和社会评价的百余项的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标准业已确立,不但为科学评判社会组织建立了坐标,也无疑为新晋社会组织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操作守则。然而在广东西政校友会成立之初,这一切都还是空白,“大家都不知道校友会该怎么做。”广东省西南政法大学校友会执行会长黄秋练说。
“我们当时组织校友会的一个原则就是,不仅仅是吃顿饭、叙叙旧的那种联谊。”王波忆起校友会创立之初,关于校友会何去何从的讨论。“我们对校友会的理解是,它应该有三大功能:一个是联谊,这是它的一个初步阶段;第二要互助,扶贫济困;第三要赋能,大家在这里得到提升和学习的机会。我们根据这样的想法,后来把它演变成——精神的家园、服务的网络、发展的平台,这也是广东西政校友会的定位。”
在接下来的实践探索中,校友会相继确立了“建立全国顶尖、一流的校友会”的目标,“传播校友事迹、传承西政精神”的使命及整套制度章程。校友会在强烈方向感、崇高使命感和规范制度的引领下,一路向前,始终走在全国校友会的前列,用行动延续和创造着新诚如“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校友对母校的反哺,除了直抒胸臆,也同样深远绵长。
广东校友会让西政成为一所有“售后服务”的大学。黄秋练把校友会比喻成学校的采购和销售部门,“我们到各地中学为西政做宣传、做推广,建立优秀生源基地,把全国最好的生源‘采购’给西政来培养;另外,校友会给毕业生找工作,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把毕业生‘推销’到社会上去。”“师弟师妹向师兄师姐学习,这个是一种最佳的学习路径。向身边的人学习,比你看什么回忆录,什么成功学都管用。我身边师兄师姐就是这么工作、学习、生活、接人待物的,我们也可以学习借鉴和启发。”王波如是介绍校友会内部互助。
除了心系母校“产销”,校友会还积极参与促进教学改革,与西南政法大学共同研发“说服学”课程,属国内高校首创。该课程介绍说服活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对于改变学生言语传播中的对立立场,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中适当的合作意识,以及寻找正确的言语传播方法与技巧都大有裨益。据了解,哈佛大学法学院将说服学作为核心课程。“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黄秋练说,“学校里面的学生和老师,更多的是研究法律本身,实践经验毕竟不是很多。除了开设一门课程,我们更希望能够改变在校师生一些思维方面的东西。”
在广东西政校友会的直接推动下,2017年12月9日,西南政法大学成立商学院。“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开始深刻认识到,市场需要一种跨界人才,就是具有商业素养的法律人才和有法律意识的商业人才。”黄秋练认为,“他们将是促进中国法制建设、促进依法治企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它的效果可能在若干年之后显现出来。这不单是校友会为学校,为中国的法学教育,也可能是为中国的法制建设做出的一个贡献。”
今天,漫步在西政校园当中,岭南厅时有国内外知名法学学者倾情讲演,被学生视为神圣的学术殿堂;由广东校友会支持兴建的岭南园、樱花园花期连绵不断,景观优美,赏心悦目……静静表达着往届校友对母校的诚挚回馈。“西南政法大学可以说是校园文化和校友文化结合最好的高校之一。”黄秋练介绍说。
回馈社会:
输送法商跨界人才
2019年5月18日,西南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与广东省西南政法大学校友会合作共建岭南学院正式在广州成立。该学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面向国际,开展了教育培训、行业研究、专题交流三大业务,打造创新的学习平台网络和定制课程服务,致力于法商融合人才的培养。
“法商融合”是法学界一个较新的概念,既指思维方式的改变,即法律人才需要拥有更多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商业知识和理念;又指培养方法的变化,即培养具有法律素养的商业人才和具有商业素养的法律人才。
中国多所知名高校近年来纷纷探索法商融合教育。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成立的商学院,依托学校强大的法学教育资源培养法商融合人才;为了与市场更贴近,在广东成立了以“法商融合”为办学思路的岭南学院,就是希望借助广东的重商传统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一个交叉法学创新教育的平台和基地。
黄秋练表示,传统的高校商学院或法学院培养的人才,很少具备“双系统”思维,即商业人才具有法律素养或法律人才具有商业素养。该学院将重点培养企业“刹车系统”里具备商业素养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可以服务于企业的合规、风控、内控、法务、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还了解企业发展所需的经济、管理等商业知识,为企业“刹车”的同时提供“动力”,让企业行稳致远。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如今又面临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机遇,未来急需懂法律、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在王波看来,“目前许多律师和公司法务人员缺乏必要的经济和管理知识,而大量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法治思维,这导致律师和法务人员提供的法律方案、法律意见以及纠纷处理方式,经常得不到市场和企业家的认可。由于缺乏法治思维,不少企业家和企业经营人员没有规则意识,容易触碰‘法律红线’,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打造国际一流的湾区和世界城市群,必然需要法治先行、法治引领和法治保障。而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广东省西南政法大学校友会已经勇立潮头,御风而行。
作为广东省本地的社会组织机构,广东省西南政法大学积极致力于服务广东省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纽带性的作用,研发法商专题课程、举办高端法商培训、实践网络创新教育,并组织国内外企业专题参访活动、搭建法商融合交流平台为广东企业赋能。
憧憬未来:
更多的人找得到专业律师
2013年6月,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成立常设分支机构——法律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法工委”),是依据法律专业领域划分而设立的专门从事总会法律专项服务的机构。目前,广东西政校友会参与并完成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法律工作委员会改组。
“现在社会公众和企业家如何采购优质的法律服务,是一个巨大的难点,到哪里找律师,怎么判断一个好律师,大家都缺少相关经验和了解渠道。”王波忧心地说,“社会组织总会、校友会、律师协会,都有这样的责任,要发挥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在王波看来,广东省律师众多,拥有着丰富的的法律资源,但与此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社会公众和企业家如何获得优质的法律服务却是一个巨大的难点,犹如一面玻璃墙阻碍着中国法治社会的发展。
王波对法治社会的理解,有一个精妙的概括:“出什么事儿都找律师,说明这个社会法治发达,出什么事都去找领导、找关系,说明社会法制不健全,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衡量的标志。”
疫情过后,会员会有各种法律问题,例如劳资纠纷等等,国家也说要科学抗疫,对法工委及其律师来说是历史机遇,要有所作为。
谈到疫情之后,各行业协会、商会、社团、组织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大量的包括劳动争议、租赁纠纷、合同纠纷等一系列法律问题,王波认为,在社会组织总会的枢纽作用下,法工委的法律专业人才与会员单位进行有效的对接整合,将会对疫后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小团体,它其实都是弱小的,只有借助更大的平台,才能够将社会资源有效的整合,了解个体的痛点、难点,这些是社会组织的优势,只有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能够良性互动,这个社会才是健康、和谐、有序的美好的社会。”
采访结尾,王波以一个法律人严肃又真挚的语言,表达了他40年与法律为伴的感悟,相信这也是所有从歌乐山下走出的西政人的觉悟:“法治是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也是全球命运共同体最大的公约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要真正得到全世界的尊重,那就要靠两个字——法治。”
随着中国法治改革的不断推进及跨越式发展,广东省西南政法大学校友会亦必将继续投身洪流当中,在中国法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